太陽光電系統

太陽能光電系統係利用電位差發電,無電磁波產生太陽電池(solar cell)是以半導體製程的製作方式做成的,其發電原理是將太陽光照射在太陽電池上,使太陽電池吸收太陽光能透過p-型半導體及 n-型半導體使其產生電子(負極)及電洞(正極),同時分離電子與電洞而形成電壓降,再經由導線傳輸至負載太陽光電的發電原理,假設是利用矽晶太 陽電池大約是吸收300nm~1100nm波長 的太陽光,並將吸收的光能直接轉變成電 能輸出的一種發電方式

太陽光電系統具有以下特性:

1. 發電時不需要燃料,不會產生廢棄物或污染
2. 無轉動組件與噪音
3. 太陽電池壽命長久,平均可達 20 年。
4. 外型尺寸可依照需要客製化,應用廣泛。

地熱能發電系統

地熱為源自地表下的能源,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地層岩溫(地溫梯度),地球中心(地核)溫度推測高達攝氏6,000度。

1. 閃發蒸氣式發電:由地熱井引出熱水至分離器後產生蒸氣,使渦輪轉動,將動能傳送到發電機轉為電能。之後引出的熱水再透過冷凝器直接回注地層再生。

2. 雙循環式發電:雙循環系統是存在熱源以及工作流體兩個封閉循環的發電系統,透過熱交換器以熱源加熱工作流體,使其汽化並產生推力推動發電機組已達發電目的。利用雙循環系統來進行地熱發電,由於地下熱流體僅透過熱交換器加熱工作流體,並無進入發電循環中及地表,可以避免傳統蒸氣渦輪地熱發電排放地下有害氣體的缺點,且地下酸性流體不會侵蝕膨脹機等管線系統,可以延長發電機組壽命,節省維護費用。

水力能發電系統

水力發電式利用河川、湖泊等位於高處的水流至低處,將其位能轉換成水輪機知機械能,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。

慣常水力發電:利用河川天然流量或調蓄流量發電,主要可分為下列三種型式:

1. 川流式(不蓄水):利用河川天然流量發電,其發電量之多寡,端視天然流量大小而定。

2. 調整池式(短期蓄水):河川天然流量經調整池調節後,集中於特定時間內作尖峰運轉,目前台灣地區均作日調節運轉。

3. 水庫式(長期蓄水):河川天然流量蓄存於水庫或湖泊中作週期、季節之調節供發電。

抽蓄水力發電:利用夜間離峰時之電力,抽水蓄存於上池,於白天尖峰時放水發電,為調節尖、離峰用電之最佳負載管理方式。

生質能發電系統

生質能是指農林植物、沼氣及有機廢棄物等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的能源,生質能利用的技術範圍相當廣泛,其轉換為能源的方式一般可概分為:

1. 接燃燒技術:將廢棄物以直接燃燒方式產生熱能與電力,如焚化垃圾進行發電。

2. 物理前處理技術:將廢棄物經破碎、分選、乾燥、混和添加劑及壓縮成形等過程而製成品質良好、易於運輸及儲存之第五類廢棄物衍 生燃料,作為鍋爐、水泥窯之燃料。

3. 熱轉換技術:將廢棄物利用企劃與裂解等熱轉換程序產生合成燃油或燃氣,作為燃燒與發電設備之燃料。

4. 化學/生物轉換技術:經發酵、酯化等化學或生物轉換程序已產生沼氣、生質酒精、生質柴油、氫氣等,作為引擎、發電機或燃料電池的燃料。

風力發電系統

風能轉換靠風力機,而風力機主要是藉由空氣流動(即風)轉動葉片來發電。 葉輪(rotor)為風力機轉換利用風能最重要的系統之一,葉片鎖定於輪轂 (hub)構成葉輪,受風吹之空氣動力作用(包括升力及阻力)繞軸旋轉,擷取風的動能,進而轉換成有用的電能。